.jpg)
在 上升趋势( 牛市)中,应采取 持仓等待 利润扩大的策略。
对于市场分析水平较高的投资者,也可以在 上涨行情中进行短线 获利,以获得比上涨波动 更大的利润,但总体操作 思路 应是多头、多头、 空头、空头。
这次新冠 疫情对全国都是一次测试,暴露了很多问题,加速 了去 全球化的进程,改变了全球 经济运行的范式,也转换了市场交易的逻辑。
每一条 变化都会对全球格局、产业发展、个人投资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提前认知,并做好准备。
疫情加速去全球化,全球动荡的序幕已经拉开 经济运行和自然运行最大的 区别就是不能做实验,但是这个事情做了一次实验,结果是全球经济暂停,而且这一次暂停键最先摁 的是 中国的武汉,实际就是中国,然后给全球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在我的印象中,实际去年9月份到10月份, 美国就一直在讨论自力更生,所有的人都要去自力更生,反推回来,放在全球的角度, 中美之间的变化实际就是去全球化。
其实不光是中美之间,因为中国人跟美国人不做生意之后,它的产业结构一旦调整,它跟全球的关系一定会发生变化,整体就是一个去全球化的过程。
为什么去全球化?去全球化的结局是什么?去完全球化还要完成什么?这些都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美联储在其最新的 褐皮书中表示:“旅游业的 报告更为乐观,这 得益于人们对休闲活动和旅行的需求回升。
”美联储表示,总体而言,自3月发布上一份报告以来,前景更加乐观。
周三在华盛顿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时,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我认为我们 正在进入一个增长更快、创造就业机会更多的时期,这是 一件好事,我要指出的是,仍然存在 风险,主要风险 肯定是新一轮感染激增,可能来自一种更难治疗的变异 毒株。
” 美国面临的通胀可能是长期性的 过去抑制通胀的几个 因素,使得菲利普斯曲线平坦化的因素面对30年未有之变局出现逆转,美国面临全球通胀不是昙花一现的周期性的通胀,而是长期的,可持续的,结构性的通胀,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大宗商品涨价潮不会长期持续 大家很关注的大宗商品只是第一波,我觉得大宗商品不会长期持续,因为目前来看中国本身已经率先回归了政策的常态,回归理性。
比如说中国采取的政策使得去年的一些短期的刺激已经在逐步的被退出,中国的社会融资总量增速从13.4%,下降到现在的11.8%,预计今年3季度进一步下降到11%左右,那时候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从去年的上升又会重新起稳了。
这个过程中对信贷比较敏感的部门,像房地产、基建,可能增速要比去年下半年有所 回落。
这个过程中其实从中国本身的需求因素来讲,中国并不会造就新一轮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
全球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放水,刺激需求 预期很高,叠加一些重要大宗商品出口国产能的约束, 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也会有逐步的转变,一些国家的产能逐步的恢复,同时到了今年下半年,今年底之前市场对于美国的通胀 卷土重来,引发美联储的政策可能会逐步转胀,缩表预期也会逐渐加强。
大宗商品现在不能说价格已经进入了周期的顶点,但不会出现大家担心的70年代滞胀的因素。
这种情形下中国的PPI也会到今年下半年左右就要回落了。
很多朋友担心的是,现在对企业利润的打击,成本压力的上升。
CPI和PPI之间有个剪刀差,PPI到了6%,5、6月份PPI高达8%甚至更高的水平,当然对利润有挤压,但是这还谈不上滞胀,这是经济发展,经济周期里面比较短期的阶段。
就像过去也发生过,2013年有过,2016年、2017年有过,PPI和上游价格涨得多,中下游价格涨得少,对部分行业和企业有所谓的利润挤压的作用,但是持续的时间往往不会太长。
今年下半年我们预计PPI会随着基数原因和供给需求方面的一些预期,对流动性的预期会有所回落,下半年平均的PPI可能回落到4%—5%之间,对企业的压力会比目前有所减轻。
我这里想讲的是面临目前全球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的情况下,只关注大宗商品的优势,它只是散户里的第一波。
后面还有美国劳动力市场过热,引发国内通胀,特别是租金、服务业价格的上涨,引发美国核心通胀卷土重来。
以及长线而言抑制3T因素逆转,全球通胀结构性卷土重来。